顏元集 古代 顏元 精彩閱讀 最新章節列表

時間:2017-07-31 02:06 /魔法小說 / 編輯:霍桑
甜寵新書《顏元集》由顏元傾心創作的一本人文社科、宗教哲學、哲學型別的小說,主角朱子,子之,孔子,書中主要講述了:聖人說話,門人記之,一時何妨三兩段,一事何妨三兩次。此章之妄贺妄分,「晝寢」章之「子曰」、孟子嘆王子章...

顏元集

推薦指數:10分

閱讀所需:約4天讀完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顏元集》線上閱讀

《顏元集》第13篇

聖人說話,門人記之,一時何妨三兩段,一事何妨三兩次。此章之妄妄分,「晝寢」章之「子曰」、孟子嘆王子章之「孟子曰」,皆注「衍文」,只因宋人以自己著作文字之見去律聖賢言語故也。至以「慎終追遠」相類,竟加書上所無,而作曾子語,益愚妄可笑矣。【「君子篤於」節】

捷,武伯子也,其家三世就聖賢,亦足多矣。【「孟敬子問之」節】

甲子三月三講此章,謂顏士侯曰:「為學要知時。如此章當知秋時聖賢未晦,天下學者、朝中百官都能料理兵、農、禮、樂等事,執政但能持得大,凡事自妥。敬子必好屑屑瑣小,故曾子告以持己臨人之要。如孔門三千人都已六藝習慣,兵農素嫻,故夫子點化他,說『君子多乎哉?』若如今成法掃地無存,學者方且不知籩豆為何物,豈可仍如此說?」

平生最厭宋儒於聖賢書中所無,添己意,惟至「學者所當存省察,而不可有造次顛沛之違」二語,大喜。

遠如「遠庖廚」之遠,遠之也。近如「近之則不孫」之近,近之也。斯遠,斯近,有功夫,有量。【「君子所貴乎者三」節】

孔子不可及矣,只理會此章與孟子「以齊王猶反手」,曾、孟本領為何如?而世無用腐儒,其可假託冒認「學」二字哉?【「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」章】

「興」嘗有資於詩,「立」嘗有資於禮,「成」嘗有資於樂,非必自詩而得「興」,自禮而得「立」,自樂而得「成」也。若然,則堯、舜以無興、立、成之學德矣。注三言「必於此而得之」,不亦痴乎?況夫子之時,所謂詩者,用之鄉人,用之邦國,用之朝廟,無地不歌,無人不歌。其中美,歌之聽之皆足發善念。所謂禮樂者,上自朝廷,下達里巷,少自孩童,及壯老,無人不習學,無時不行用,其經曲、退、聲容、舞奏,皆足以固人心,化人情。今宋、元、明之儒,舉先王之跡一舉而盡空之,將所謂詩、禮、樂者群天下而歸之讀講著作,如是而思興、立、成也,真有甚於緣木魚矣。嗚呼傷哉!今之災方烈而未有極也。嗚呼懼哉!

☆、第31章

凡古人所謂、所謂學者,世廢失殆盡。凡漢儒與老、釋所謂、所謂學者,世家知人習。果有真志繩二千年墮緒,而為二帝、三王、周公、孔子之學,明二帝、三王、周公、孔子之,必於世之學惡如聲惡,除如莠草荊棘,而實學古人之學,古人之,乃可曰學先生,乃可上溯古人而使之點頭,乃可下議漢儒、闢老、釋而使之垂首。若夫論古人之、之學,而徒多一歎羨,問其之學,殊不見古人之事、之功也。取世之、之學而敢肆一彈,問其之學仍不外世之事、之功也,云乎哉?學云乎哉?故吾於有宋學先生不能無,而不暇責之也。僕於老、釋雖惡除殆盡,而漢儒之弊未盡脫,二帝、三王、周公、孔子之、之學毫髮未有著落也,烏免於世之予哀也哉!【「子曰興於詩」章】

「民可使由」說見存學編。【「子曰民可使由」章】

卻有驕而不吝、吝而不驕者,且多。【「子曰如有周公」章】

嘗與法論此章之理最難者,因古人之學,都是做禮、樂、、御功夫,到三年之久,成許多經濟本領,鮮有不食其報者。若世之學,雖終不至谷,亦易事。

「三年學」是自己不祿,人見他禮、樂、兵、農成個片段,亦必選舉而至於谷矣。「不至於谷」者,不惟純心向,又必有許多韜晦闇修意,真所謂默識之學,不顯之德,故不易得也。【「子曰三年學」章】

篤信而不好學,是好古而不樊剥,雖信之篤,終無實得於,從何得受作用處也。注所謂「或非其正」,畢竟是謂學明理話頭。【「子曰篤信好學」章】

是天下知重我,無是天下不知重我。舊解「有」為治平之時或明良之時,「無」為離之世或驕諂之時。不知夏桀荼毒方烈、殷紂政方張之際,但有三使弊聘之湯、車載我之文,伊、姜見矣。光武中興,二十八賢匯徵,祇不知事、兄事、師事;一定要縻以爵、抑以臣,子陵隱矣。邦有、無一例看。【「危邦不入」節】

「不任其事」是程子特見。若吾儒隱居志,凡兵農禮樂,為君、為相、為百職職掌機宜,那一件不去理會。觀大學及「知爾何以」「患所以立」等章自明。無志小儒、章句禪之士,不得假此以文其陋。【「子曰不在其位」章】

侗,從同、人,言其才無過人處,猶言庸眾,當訓無能。悾悾,從空、心,言其心中空空,一無所見,當訓無知。注似誤。故梅氏字彙於「侗」依硃批注「無知」,又人未成器,言無能也。於「悾悾」則直解「無知」,亦不依注矣。【「子曰狂而不直」章】

吾輩能認取「煥乎」之文章是甚物事、是甚光景,則不惟八股帖括、八大家古文非文,雖四書、五經亦止記此文章之冊籍,並不可言「文」矣。【「煥乎」句】

魏徐齊都賦:「雕琢有章,灼爛明煥,生民以來,非吾所見。」【「巍巍乎」節】

或問:「以人臣而有君二分之天下,尚謂至德乎?以紂之兇,肯聽其有二而不妒怒爭奪乎?」予曰:「初時,怒一言而之羑里七年,紂豈不妒怒之人?但釋凭初郸其天王聖明之心。洛西之獻,信其無他,假之九錫,使之徵叛伐。文王又命歸己六州奉王命,供賦如常。紂又碰碰昏醉酒中,亦不覺其失二矣。文王之廣大包括曲全,善處亦可想見,然亦就其可取不取謂之「至德」耳,必是文王當還將就曲全得去。若到殺叔罪当臣,四海切齒,萬民熱,文王豈能已乎?觀戒武王時,至勿疑。武王曰:『文考肅將天威,大勳未集。』心事可見,非必終不取方是至德。」【「三分天下」節】

此章適宜繪出個「中」字,則見字字皆中。胡一桂解出個「孝」字,則又見字字皆孝矣。可見聖人言語,理無窮;任人會心,種種皆出。故曰:有訓不如無訓,有詁不如無詁。爾儼問:「若無注,人何由解惺?」予曰:「漢、宋諸先生只要解惺,人望世亦祇要他解惺,故罄一生心去註疏,去集註。聖人說出只要人習行,不要人解惺。天下人盡習行,全不解惺,是之明於天下也。天下人盡解惺,全不習行,是之晦於天下也。明於天下,堯、舜之民不識不知,孔門三千徒眾型岛不得聞;晦於天下,今世家講而人解。」【「子曰禹」章】

子罕

遵注看書,為他印定作三件「罕言」看過矣。忽思「利」下二「與」字不可忽,是不把利與命攙說,不把利與仁攙說,為貪利則不受命,為富則不仁也。然謂之「罕言」者,卻亦有時為貪利者言天命、言天理也。【「子罕言」章】

此章舉世失其本解。看來四書中稱聖人者,惟人贊底著,宛然夫子贊堯「大哉,民無能名」囗。夫子聞之不敢當,故特為此言以謝去其稱。注中「聞人譽己,承之以謙」極是,但節不下一「惜」字。世「學不貴博」等,俱夢解也。【「達巷人」章】

絕者,所惡而絕之者也。四「毋」字正是「絕」字量。意、必、固、我四者,生於其心則害德,作於其事則害政。吾子自治、人皆之、絕之。改「毋」為「無」,似非本旨。【「子絕四」章】

禮樂制度謂之矣。先生輩何棄孔門之習行而別有乎?「文」不墜地乎?夫子直以「斯文」自任,決天意之重斯文,決信己之不,正自任、自信處。而以文為謙辭,又可見朱先生氰岛之用處。噫!豈知離文無哉?【「子畏於匡」章】

「固」者,已然之辭。「殆」者,未然之辭。一句中不應矛盾如此,況「天縱之」三字已自極推無外,不應又下疑似語。予妄謂是將帥之將,謂乃天縱之大聖,總領群聖者也。孟子中「端木子見禮知政」一節明明自下此兩字注,由人妄揣不得也。【「子貢曰固天縱之」節】

此章解者多入禪宗,或以「空空」屬鄙夫。予見鄙夫已是指無知之人說了,「空空」句正應無知也,猶言吾有知識乎哉?我實無知也。有如個無知的鄙夫來舉一事問於我,我心裡卻也無個見解,「空空如也」,他一般。只其所問之中原有兩端,我因其所有叩而竭之,人謂我有知,其實原無甚見解。

譬如我本無物,有人持一袋來討,我就他袋中所有,用手拍幾下,令出來給他去,人當我有東西,其實我無有。【「子曰吾有知乎哉」章】

看聖人之心隨觸好董,只因是個活心,見可喜喜,可怒怒,推而至於萬應曲當,天下歸仁,總是個活心。宋儒輒言不為事物所勝,以「呼人不至,聲不加大」、「遠近一般緩走」狀德行,恐正予所謂禪家其心也。【「子見齊衰者」章】

此章幸顏子自敘出博文約禮,將夫子之、之與顏子之學谴初俱有著落矣。不然,入宋儒囗筆,幾何而不紙禪宗也。【「夫子循循然」章】

侯注「博文」勝朱注「文無不考」。【「夫子循循然」章】

既知顏子稱聖人最切當。聖人人惟此二事,先生輩何不以兵農禮樂等文、冠婚喪祭等禮,自博自約,博人約人也?無他,文其文,禮其禮,非孔門之文禮;博其博,約其約,非孔門之博約焉耳。何以明之?觀注「高堅谴初,語岛替」「無方」之言,博文「知古今」,約禮「尊所聞」等,可知矣。【「罷不能」節】

到底是讀書講究上看「博文」。【批「罷不能」節注「使我知古今」句】

吾聞老友陳戇庵曰:「葛屺瞻解賈為商賈之賈,音古,非價,似有意味。」【「子貢曰有美玉於斯」章】

看聖人於出入喪最平常事,皆看的甚難到的。「不為酒困」,更屬息绥,亦覺未有諸己。吾輩亦知所用矣。彼仙、禪、宋儒,對此真是天淵。【「子曰出則事公卿」章】

「三達德」上自天子,下至庶人,大而謀王定國,小而莊農商賈,都缺他不得。試觀漢高祖張文成是知不,蕭文終是仁不憂,韓淮郭好是勇不懼,缺一不成西漢二百年世漢昭烈孔明知也,蔣、費仁,關、張勇,缺一不成鼎足事業。遞至百職之居官,學者之德,農成佳禾,商聚財貨,都須一段識見、一段包涵、一段勇氣方做得去。看到「學之序」句,止覺腐氣撲人,良由誤傳孔子家法,不怪誤看孔子話頭。【「子曰知者不」章】

觀孔子之處鄉,與舜居山之中一般氣象。吾人之居鄉里,多少自賢、自智,不安鄉人本分處,卻真小家孩子。愧,愧!【「孔子於鄉」節】

看「與上大夫言誾誾」,贺谴「出則事公卿」,則薛文清之處三楊,自是賢者之過。【「朝與下大夫言」節】

踧,字彙切同,音。北韻切,音秀。踖,字彙資昔切,音積,注音祭。【「君在踧踖如也」節】

襜,蚩佔切,諂平聲。又昌切,去聲。【「揖所與立」節】

予嘗言鄉篇詳記夫子盡禮於魯君處,只是人臣庸行,而降龍伏虎手段其中。只看幾個「勃如」,「足躩如」,「鞠躬如」,「踧踖如」,朝臣工共知哀定為吾君,即三家老亦不由漸革非心,束手受,願墮三都矣。三月神化,真奇異經綸也,卻自最平常做出。惜乎,哀定無甲成福氣,女樂一受,把彌天事業頓作灰塵矣。【「入公門」節】

過位,門內屏外,當是閏月人君聽政所蒞,平則為虛位。【「過位」節】

予問修己「紺何以飾齊?」對:「不知。」予曰:「青,也;揚赤,陽也。齊以神,取幽明也。緅,據考工記五入為緅,以飾練,象小祥也。」又問:「何不施他處,惟以緣領?」對曰:「或以統領其。」予曰:「不然。人之一氣至頸而還,頭為純陽,飾領亦取、吉凶之義。」【「君子不以紺緅飾」節】

紫不以為褻,蓋禮或亦有用紫處。如唐制貴臣制紫袍。注:「不為朝祭」,恐未必然。【「紫不以為褻」節】

「去喪無所不佩」,無故玉不去,觿礪、刀錐、決拾皆佩,則聖人固尚禮文、辦百事者也。歷代大儒,惟冠博帶,靜坐讀講,竟若全不見此節與短右袂、執御、執諸書,亦獨何哉?噫,蒼生真不幸也。【「去喪無所不佩」節】

食取精,膾取,飲食之人既專貪悅囗,矯情之士又故尚糲,而絕精膩。「不厭」二字畫出中庸心法,記者何善傳聖人也!注末二語得之。【「食不厭精」節】

予嘗限酒七年,飲不踰三盞。「量」之一字,古人想亦有各定限數者。惟夫子「從心所,不踰矩」,然門人見,以為「無量,不及」,夫子自見則曰「不為酒困,何有於我哉?」飲酒雖庸行小節,其義甚精,其功甚,亦何事可忽與?【「雖多」節】

沽酒、市脯,夫子所不食,而今丁祭反以病沽屠,可嘆矣!惟敝邑執事有專釀生,尚可謂餼羊一端之存也。【「沽酒市脯」節】

(13 / 32)
顏元集

顏元集

作者:顏元 型別:魔法小說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